因為荷蘭在統(tǒng)治印尼時期,沒有大規(guī)模的移民或者說沒有完成種族替代。放眼全球,從15、16世紀開始,歐洲列強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以及后來的意大利、德國等開始在世界“跑馬圈地”,美洲、非洲、大洋洲、亞洲等大部分地區(qū)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首先說美國,美國是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塊殖民地”為發(fā)端的,1607年,大約100多英國人來到了今天弗吉尼亞州中部河流詹姆斯河河口處建立了定居點,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此后的150年中,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區(qū)陸續(xù)形成了十三塊殖民地,這就是美國的前身。以英國人為主的歐洲移民成為了居民主體,英語自然就是官方語言了。作為英國前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是如此,但是加拿大的加拿大面積第一大省魁北克?。娣e166萬平方公里),官方語言為法語,因為魁北克最開始為法國的殖民地,法國移民占主體,現在該省超過80%的人口為法國后裔。
在殖民時期的拉丁美洲,除了葡萄牙統(tǒng)治的巴西,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區(qū)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在拉丁美洲說以西班牙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中,大部分是白人和印歐混血人占多數,說葡萄牙語的巴西也是如此。
那問題來了,那為啥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呢?另一個官方語言是印地語。在英國統(tǒng)治印度時期,英國也是和荷蘭統(tǒng)治印尼時期一樣,基本沒有往這些殖民地移民過。印度的南北無論語言和人種均差異較大,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各邦容易溝通,南方抵觸較小。并且英語是世界上使用地區(qū)最廣泛的語言,有67個國家把它作為官方語言。而把荷蘭語做為官方語言有荷蘭、比利時、蘇里南等,也是南非的11種官方語言之一。
那為啥非洲的很多國家的官方語言是前宗主國家的語言呢?如英語、法語。這里有一個很大問題就是非洲很多國家的邊界都是殖民時代歐洲列強人為劃定的,所以在很多國家并不存在一個人數上處于主導地位的民族,民族部族眾多,很多語言都沒有文字系統(tǒng),把前宗主國的語言作為官方語言就成為一種理所當然。
印度尼西亞就顯得十分獨特,荷蘭在印尼的殖民時間大約是350年。在這么漫長的時間里,荷蘭沒有積極的推廣荷蘭語,而是實行了語言歧視政策,認為自己的文化和語言是高人一等的,不讓印尼人學習,人為地制造殖民政府與當地的障礙。并且1945年,印尼獨立時與荷蘭比較敵對,選擇了印尼語作為全國通用語言和官方語言。
說來也奇怪,印尼有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占14%,馬都拉族占7.5%,馬來族占7.5%,華人約占人口總數的5%,其中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主要集中于爪哇島以及其附近的小島馬都拉島上。但是印尼語是以廖內方言為基礎的一種馬來語,大約總人口的7%作為母語使用,其他民族一般是以本民族語言作為母語,而把官方語言印尼語作為第二語言。其實印尼語與馬來西亞的馬來語的區(qū)別只是政治上的,類似于英語與美語的區(qū)別。這種語言結構簡單,易學易用,這恐怕也是其作為官方語言的原因之一吧。